近日,无锡一家运输公司因在危险货物运单上“动手脚”,被处以罚款并责令整改。究竟是何原因,让一张看似普通的运单,成为相关企业被处罚关键?让我们通过一起典型案例,看清运单背后不容逾越的安全红线。

案件回顾:2025年10月11日,交通执法人员在对无锡**运输有限公司开展行政检查时,发现该公司所属车辆(苏B***)存在安全隐患。经查,该车运输3类危险品柴油,但其危险货物电子运单存在明显问题:一是该车4月27日到29日填报的电子运单与实际运输路径不符:二是填报起始地为无锡某销售有限公司某分公司,实际运输起点为江阴市某有限公司附近。执法人员在固定证据后,依法对该企业涉嫌违法行为予以立案调查。
案件调查处理:经查,该公司行为涉嫌危险货物承运人未按照规定制作危险货物运单,违反了《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》第二十四条“危险货物承运人应当制作危险货物运单,并交由驾驶人随车携带。危险货物运单应当妥善保存,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2个月。”依据《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》第六十条第二项“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,未按照规定制作危险货物运单或者保存期限不符合要求的”,结合《江苏省交通运输行政处罚裁量基准》和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规定,决定给予罚款贰仟元的行政处罚,并责令改正。
交通提醒:广大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,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教育,建立健全运单审核机制,杜绝“应付式填报”“随意性填报”;要确保信息真实完整,运单中的罐体编号、容积、起讫点、货物类别等关键信息必须逐一核对,如实填报,确保与实际情况一致。对屡教不改、故意造假、隐瞒真实运输路线的企业,交通运输部门将依法实施行政处罚,绝不姑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