炼油企业的化工转型正在全力提速? 2023-07-07 08:45:38 来源:易罐
认为,中国化工产业的总体发展趋势,将会是精细化、新材料、低碳低能耗的发展方向,而炼油行业的发展,早在十三五末期,就已经明确提出了“减油增化”的发展目标,并且全国炼油企业最为聚集的山东省,已经率先开启了淘汰炼油装置的措施。所以对于目前炼油企业来说,摆在面前的无外乎三条路可以走,一是尽可能通过技术手段和措施降低成品油的产出,二是尽可能通过已有产业链实现下游化工和新材料的产业链延伸,三是通过产能整合实现并购拆除。无论炼油企业选择哪条路发展,他们都将面临“油转化”总体趋势带来的阵痛。所以,在很早的时候,具有前瞻性的炼油企业,就已经为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投入,但是目前还没有勇于改变的炼油企业,未来可能自身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。炼油企业为了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,近几年纷纷选择上马化工项目,予以实现尽可能的“减油增化”发展目标。就在近期,中国又有两家炼厂,公布了化工产业链转型的项目计划,并且在行业内都创造了新的记录。就在2023年6月25日,中石化安庆石化发布公示,公司炼油转化工结构调整项目试运行在即,该项目包括新建300万吨/年重油催化裂解装置、160万吨/年气分装置、双脱装置、80万吨/年芳烃抽提装置、40万吨/年乙苯-苯乙烯装置、30万吨/年聚丙烯装置以及200吨/时污水汽提装置;利旧80万吨/年柴油加氢装置改造为70万吨/年裂解汽油加氢装置;对200万吨/年催化裂化装置进行原料劣质化适应性改造。其中重油催化裂解装置为300万吨/年,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催化裂解装置,也是中国石化自有最新重油高效催化裂解(RTC)技术的第一次大规模工业化应用。该项目是2022年12月3日建成中交,目前项目已基本完成,投产在即。重油催化裂解装置是在传统催化裂化技术的基础上,以蜡油、蜡油掺渣油或常压重油等重油为原料,采用专有催化剂,在提升管反应器以连续反应-再生循环操作方法式,在比蒸汽裂解缓和的操作条件下生产乙烯和丙烯。重油催化裂解装置拓宽了乙烯、丙烯的生产方式,操作条件温和,采用炼油装置副产原料成本较低,是炼油企业实现增产化工品的重要技术改造方式。就在2023年6月21日,山东东明石化集团官网发布了东明盛海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30万吨/年UPC科技试验项目和烯烃新材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环评公示,其中UPC项目投资110.7亿元,烯烃新材料项目投资115.8亿元。UPC项目全称为原油催化裂解制烯烃,该项目主要建设30万t/a UPC试验装置、10万t/a 丁二烯抽提装置、8/5万t/a MTBE/丁烯-1装置、55万t/a 轻芳烃加氢装置、35万t/a 芳烃抽提装置。而烯烃新材料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年产40万吨全密度聚乙烯、4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、35万吨聚丙烯、20万吨乙烯-醋酸乙烯聚合物、20万吨环氧丙烷、45万吨苯乙烯项目。原油催化裂解技术省去了原油常减压蒸馏的过程,导致工艺流程大幅缩短,从而降低了生产化工品的成本。东明石化的UPC技术,是与中国石油大学联合研发的成套技术,也是开创了中国原油直裂工业化示范装置的最大装置,在此之前2021年11月17日投建了天津石化原油直裂的工业化示范装置,但是截至目前,中国并无工业化装置。如果东明石化此套装置投产后,将会对我国原油直裂装置的产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。并且此套装置,也被称为炼油企业跳出已有炼油产业链实现化工转型的重要方向,是制的炼油企业研究和投资的发展方向之一。另外观察到,对于其他炼油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化工产业链的转型,如中石化岳阳积极拓展乙烯规模,新建100万吨/年乙烯装置。以及部分有实力的地方炼油企业,在积极布局化工品和新材料产品等。炼油企业的化工产业转型是大势所趋,中国有超过150家炼油企业,抛出炼化一体化企业有,仍有超过100家炼厂。这些炼厂,在减油增化大趋势下,也在积极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。那么对于炼油企业来说,有哪些适合他们的化工产业链转型方向,为此作进一步研究。依托炼油已有产品为基础,进行产业链的化工方向延伸,是炼油企业化工产业转型的主要思路,也是目前炼油企业产业链拓展的主要考虑。要想实现已有产业链的化工方向延伸,首先要做好产业链的梳理,找到哪些产品可以实现产业链延伸。梳理了中国代表性炼油企业的产品结构,可以得到以下结论:其一,中国炼油企业的炼油结构,多以配套常减压、催化裂化、延迟焦化、加氢精制、重整、烷基化、润滑油等装置。其中润滑油装置并非每个炼厂都会产出,如果不具备,可以增产成品油。其二,炼油企业主要产品为成品油,多数企业装置设计为增产成品油为主,所以原料进料结构为全馏程原油为主。其三,可以适宜作为化工原料应用的产品为轻烃组分,其中C3-C4为主,如丙烯、丙烷、醚前C4、醚后C4等。这些产品,可以作为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方向选择。其四,炼厂配备重整,主要是为加氢裂化提供氢气,以及将汽油调合芳烃抽提纯苯的需要。所以重整装置下游的产品,是以纯苯、混合芳烃为主,如果配置分离,可以额外得到甲苯和二甲苯,也可以作为产业链延伸拓展。经过对产业链的梳理发现,平头哥认为,对于炼油企业已有装置的产业链延伸,适宜延伸的产品有:丙烯、C4、纯苯、甲苯、二甲苯。另外,炼厂大部分配套MTBE产品,其中MTBE作为汽油调合不视作化工转型,而将MTBE裂解可以作为高纯异丁烯的生产,可以视作化工产业链延伸。(二)、对炼油装置的技术性改造,可以增产丙烯的方案,也是成为炼油企业化工转型的重要方向。从上文对炼油企业的产业链梳理发现,其中丙烯作为基础的化工原料产品,可以拓展的产业链方向众多,如果能通过技术调整,实现增产丙烯的目的,可以依托丙烯为原料,实现化工产业的延伸。所以,目前主流的转型改造方案,是以增产丙烯的FCC装置改造为主,同时还能提高油品质量,做到了炼油装置的兼顾。对于炼油企业增产丙烯方式,平头哥了解到,目前山东有很多炼油企业在考察此方案,目的是通过增产丙烯,拓展丙烯下游产业链。但是此方案需要实现对催化裂化装置的改造,和对常减压进料装置的改造,其中投资成本容小觑。另外,就像东明石化战略布局一样,完全摒弃已有炼油装置,或继续保留炼油装置不变,增加另外路线原油及下游,实现完全无油品的生产模式,重要的选择方向为原油直裂装置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该项目目前中国无工业化应用,并且全球范围内也仅有2套装置,所以投建该项目的技术可行性风险较高。山东省政府要求山东省炼油产能控制在9000万吨/年,导致有多家炼油企业需要拆除装置。而拆除的装置,多以常减压装置为主,遗留装置有催化裂化、重整、加氢等装置,在目前已有装置上进行化工产业链延伸,既是炼油企业的产业拓展主要方向,也是山东省政府对于拆除企业的硬性要求。对于此类型企业的化工转型,平头哥认为,可以兼顾遗留装置的产品结构,通过产品的下游化工生产,实现产业链的延伸。如通过丙烯和纯苯下游配套酚酮装置,延伸拓展至双酚A和PC产品等。或通过二次加工原油进催化,和外购石脑油进重整装置,都可以实现化工品的生产。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对于拆除装置存在无法对遗留装置进行全部利用的情况,和终端产品可能存在油品及副产品的情况,所以目前方案中无法实现全部化工品的生产。最后想说,炼油企业目前都在积极布局化工品和新材料产品,是顺应大势所趋,是炼油企业未来可以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。平头哥建议可以在新材料、精细化品等领域深入研究,但是一定要规避炼油企业扎堆投建同质化项目带来的二次产能过剩。
推荐资讯 :